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,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,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,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,隨時得到最新消息
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
-> -> 檢索 "ctext:349959"
檢索內容:
檢索範圍: 十六國春秋別傳
條件: 提到「錄尚書事
Total 10

卷一·前趙錄

3
元熙元年,遷於左國城,晉人東附者數萬。宣等上尊號,淵曰:「今晉氏猶在,四方未定,可仰遵高祖法,且稱漢王,權停皇帝之號。待宇宙混一,當更議之。」十月,為壇南郊,即漢王位,改晉永興元年元熙元年,大赦天下。追尊劉禪為孝懷皇帝,立高祖以下三祖五宗之神主而祭之。置百官,以劉宣為丞相,拜授各有差。四部之東萊王彌起兵青徐,遣使來降,拜鎮東大將軍青州刺史、東萊郡公。四月汲桑叛,自稱趙王,選置州郡。十一月,石勒及胡部等帥眾來降。永鳳元年七月,鳳凰集於蒲子。丞相劉宣等六十四人上尊號。十月,僭即皇帝位於南郊,大赦改元,以衛軍和為大將軍,撫軍聰為車騎大將軍,建武曜為龍驤大將軍河瑞元年,遷都平陽,汾水得玉璽,大赦改元。二年,以大司馬梁王皇太子八月,淵寢疾,以劉洋太尉,延平為太宰司徒大司馬大單于,並錄尚書事。置單于臺於平陽西。薨於光極殿。太子即位。聰自西明門攻斬和於西室。九月,葬淵於永光陵,謚曰:光文皇帝,廟號高祖。
5
三年,聰所居螽斯則百堂災,焚其子會稽王衷已下二十有一人。聰聞哀塞氣絕。自此鬼哭宮中,至於九月,夜聲不絕。四月尚書令王鑒、崔懿之等極諫,聰大怒,收鑒等殺之。秋七月,鬼哭於光極殿,聰晝見東平王約,甚惡之。征秦王曜為丞相,錄尚書事固辭,仍以丞相領雍州牧。靳準大司空,領司隸校尉。

卷二·後趙錄

3
前趙嘉平二年,張賓說曰:「邯鄲、襄國,趙之舊都,依山憑險,形勢之固,可擇此二邑而都,然後命將四出,授以奇略,王業可圖。」石勒於是進據襄國,聰授都督幽、冀、並、營四州諸軍事,冀州牧,進封本郡公,邑萬戶。三年,以征虜將軍為魏郡太守,鎮鄴三臺。篡奪之謀,兆於此矣。前趙嘉麟元年,劉琨遣姚澹帥眾來討,與戰,澹軍大敗,琨長史李弘以並州來降。七月,劉聰疾甚,以大將軍錄尚書事,受遺輔政。固辭,乃止。劉曜稱尊號,將授太宰、大將軍,加九錫,增封十郡,並前二十郡,出人警蹕,如曹公輔漢故事。
7
世子即位,尊劉後為太后,彭城王遵先鎮關右,至是兵而還,戎卒九萬,次於蕩陰。石閔為前鋒都督,太後授遵丞相,加九錫,增封十郡。己丑,遵至安陽亭貫甲曜兵,入自鳳陽門,升太武前殿,盡哀,退如東閣。群臣敦勸即位,大赦,封世為譙王,邑萬戶。廢太後劉氏為昭儀,尋皆殺之。世立凡三十三日。尊其母鄭氏為皇太后,立妃張氏為皇后大司馬義陽王鑒為太傅,沛王沖為太保石閔為都督中外諸軍事、錄尚書事甲午,太武殿災,諸門觀閣蕩然。其乘御服,燒者大半,光焰照天,月餘乃滅。已未,雨血,周遍鄴城。六月,葬虎顯原陵,偽謚武皇帝,廟號太祖。十一石閔劫司空李農及右衛王基,密謀其廢遵。閔使將軍蘇彥、周成帥甲士三十八人,執遵於南臺如意觀。遵時方與婦人彈棋,問周成等曰:「反者誰也。」成曰:「義陽王鑒當立。」遵曰:「我尚如是,汝等立鑒,復能幾時?」遂殺之於琨華殿,誅鄭太后、張皇后。遵字大祗,虎第九子,凡在位者百八十三日。鑒即位,大赦,以石閔為將軍,封武德王。李農為大司馬

卷三·前燕錄

1
慕容暐字景茂,之第三子。元璽三年、封中山王,尋立為皇太子光壽四年,僭即帝位,大赦,改元建熙元年。以太原王太宰錄尚書,行周公事,專百揆。上庸王評為太傅,贊朝政。司空陽騖太保,王垂為河南大都督,十州諸軍事、兗州牧,鎮梁國。四年正月,暐南郊。十月,太尉奕迎神於和龍。初,暐委政太宰,專受經於博士王勸、助教尚鋒、秘書郎社銓,並以明經,講論左右。至是通諸經,祀孔子於東堂,以勸為國子祭酒,鋒國子博士,銓散騎侍郎。其執經侍講,皆有拜授。八年太宰卒。九年十二月,有神降於鄴,自稱湘女,有聲,與人相接,數日而去。十年四月,立貴妃可朱渾氏為皇后六月,晉大司馬桓溫率眾五萬來伐,遂至枋頭,吳王垂大敗之,斬獲三萬餘級,溫奔還淮南。垂既敗溫,威德彌振,太傅評大不平之,太后遂與評謀殺垂。十二月,垂出奔秦。

卷四·前秦錄

3
清河王法為丞相,錄尚書事。永安公苻侯為太尉,諸王皆貶爵為公。苻柳為尚書令。封弟融為陽平公,雙河南公,子為長樂公,暉為平原公,熙為廣平公。李威為左僕射梁平老右僕射,席寶為丞相長史,王猛為中書令,侍郎權翼為黃門郎,諸公卿為生所誅者,悉復本官。十月,丞相東海公法以疑忌賜死,茍太后之意也。性友愛,與法訣於東堂,慟哭嘔血。二年四月如龍門五畤。六月,如河東,祀后土。八月,自臨晉龍門,顧謂群臣曰:「美哉,山河之固。」權翼對曰:「吳起有言,在德不在險,深願陛下追蹤唐虞,懷遠以德。山河之固,不足恃也。」大悅,至韓原,觀晉魏顆鬼結草抗秦軍之處,賦詩而歸。

卷六·蜀錄

1
李壽字武考,季弟之少子。少尚禮容,敏而好學。奇其才器,以為足荷重任,封為建寧王。薨,期立,改封漢王,領梁州剌史,治涪城。見期兄弟十餘人並有強兵,懼不自全,陰謀據成都稱藩於晉,乃誓文武,得數干人,襲成都,克之。縱兵擄掠,數日乃定。僭即皇帝位於南郊,大郝,改咸康四年漢興元年。追尊父為獻皇帝。三年六月下書曰:「吳會遺燼,久逋天誅,今將大興百萬,躬行罰。九月,大閱軍士七萬餘人,舟師溯江而上,過成都,鼓噪盈江,登城觀之。群臣曰:「國小眾寡,吳會險遠,圖之未易。」叩頭泣諫,乃止。兵人咸稱萬歲。十月,講禮於太學,舉明經者,封好學候。四年,以太子勢領大將軍,錄尚書事六年,分寧州乾右、永昌、雲南、朱提,越雋、河陽六郡為漢州。四月,寢疾,常見李期為崇。八月薨,年四十,謚昭文皇帝,廟號中宗,葬安昌陵。

卷九·北涼錄

3
沮渠茂虔第三子,聰穎好學,和雅有度。義和三年,立為世子,加中外都督、大將軍、錄尚書。薨,僭即河西王位,大赦,改年為永和元年,立子封疆世子,加撫軍大將軍錄尚書事三年五月,西中郎將敦煌太守沮渠唐兒上言曰:「十五日,有一老父見於郡城東門,投書,忽然不見。其書一紙,八字滿之。文曰:『涼王三十年,若七年』。」虔訪於奉常張慎,慎曰:「昔虢將亡,神降於莘。深願陛下克念修政,以副三十年之慶。若盤於游田,荒於酒色,臣恐七年將有大變。虔不悅。」七年正月,朝群臣於謙光殿,有狐在於東序,門者不見其人,左右以告,搜之不獲。二月,端門崩。初、虔為酒泉太守,起浮屠於中街,有石象在焉。是月,目流血。五月,太廟基陷。六月,當陽門崩。魏常山王赤堅率眾至姑臧,虔嬰城拒守。九月,面縛出降。魏釋其縛,徙虔及宗室士民十萬戶於平城,拜虔征西大將軍,王如故。八年。死。賜謚哀王。

卷十·後涼錄

1
呂隆字永基,之子,既殺纂,遂僭即王位。大赦,改咸寧三年神鼎元年二月,追尊父為文皇帝。超有佐命之勛,拜為侍中、都督中外諸軍事、輔國大將軍、尚書,封安定公二年,秦遣鴻臚恆敦拜隆征北大將軍、都督河西諸軍、涼州牧、建康公。三年,隆以二涼之逼,遣超齎珍,請迎、於秦,遣尚書左僕射齊難,率步騎四萬來迎。隆率戶一萬隨難東遷。既至長安,秦以隆為散騎常侍,尚書、公如故。超為安定太守,其後坐與姚興少子廣川公弼謀反,誅。

卷十一·後燕錄

1
慕容雲字子雨,之養子,祖父高和,句麗之支庶,自云高陽氏之苗裔,故以高為氏。之為太子,云以武藝給事東宮。永康初,拜侍御郎,以疾去官。及熙葬後,馮跋詣之,告以大謀,云懼,跋等強之。四月,即天王位,復姓高氏,大赦,改建始元年正始元年。國仍號大燕。以馮跋侍中、都督中外諸軍、錄尚書事武邑公慕容歸遼東公,立燕之宗社。三年冬十月,雲臨東堂,幸臣離班、桃仁懷劍執紙而入,稱有所啟,抽劍擊雲。雲以幾拒班,桃仁進而殺之。立馮跋為主。跋即位,偽謚為惠懿皇帝。

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(c)版權2006-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,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:https://ctext.org/zh。請注意: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,違者自動封鎖,不另行通知。沪ICP备09015720号-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,請在此提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