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,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,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,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,隨時得到最新消息
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
-> -> 檢索 "ctext:251405"
檢索內容:
檢索範圍: 千頃堂書目
條件: 提到「永樂大典
Total 3

千頃堂書目·卷十五

1
永樂大典二萬二千二百一十一卷永樂元年閏七月丙子朔,上諭翰林學士解縉等曰,天下古今事物,散載諸書,篇帙浩繁,不易檢閱,朕意欲採各書所載事物類聚之,而統之以韻,以便考索,嘗觀韻府,回溪二書,事雖有統,而採摭不廣,紀載太略,爾等其如朕意,凡書契以來,經史子集百家之書,至於天文,地理,陰陽,醫卜,僧道,技藝之言,編輯為一書,毋厭浩繁,二年十一月丁巳書成,賜名文獻大成,既而帝覽以為未備,遂命重修,而敕太子少師姚廣孝,刑部侍郎劉季篪及翰林學士右春坊大學士解縉總之,命翰林學士王景,侍讀學士王達國子祭酒胡儼,司經局洗馬楊溥,儒士陳濟為總裁,翰林院侍講鄒輯,修撰王褒,梁潛,吳溥,李貫,楊觀,曾棨,編修朱紘,檢討王洪,蔣驥,潘畿,王你,蘇伯厚,張伯穎,典籍梁用行,庶吉士楊相,左春坊左中允尹昌隆,宗人府經歷高得暘,吏部郎中葉砥,山東按察司僉事晏璧為副總裁,命禮部簡中外官及四方宿學老儒有文學者充纂修,簡國子監及在外郡縣學能書生員繕寫,開始於文淵閣,命光祿寺給朝暮酒饌,永樂五年十一月書成,更賜名永樂大典,帝自裂序以冠之,其文曰,昔者聖王之治天下也,盡開物成務之道,極裁成輔相之宜,修禮樂而明教化,闡至理而宣人文,粵自伏羲氏始畫八卦,通神明之德,類萬物之情,造書契以易結繩之治,神農氏為耒耜之利,以教天下,黃帝堯舜氏作通其變,使民不倦,神而化之,使民宜之,垂衣裳而天下治,禹序九疇,湯修人紀之數,聖人繼天立極,皆作者之君,所謂制法興王之道,非有述於人者,暨乎文武相繼,父作子述,監乎二代,鬱鬱乎文,孔子生周之末,有其德而無其位,承乎教聖人之後,制作已備,乃贊易序書修春秋,集群聖之大成,語事功則有賢於作者,周衰接乎戰國,縱橫捭闔之言,興家異道,而人異論,王者之跡熄矣,迨秦有燔禁之禍,而斯道中絕,漢興,六藝之教漸傳,而典籍之存可考,由漢而唐,由唐而宋,其制作沿習,良有足徵,然三代而後,聲名文物所可稱述者,無非曰漢唐宋而已,洪惟我太祖高皇帝膺受天命,混一輿圖,以神聖之資,廣造作之典,興造禮樂制度,文為博大悠遠,同乎聖帝明王之道,朕嗣承鴻基,緬思纘述,尚維有大混一之時,必有一統之制作,所以齊政治而同風俗,序百王之傳,按歷代之典,世遠祀綿,簡編煩夥,恆慨其難一,至於考一事之微,泛覽莫周,求一切之實,窮力莫究,闢之淘金於沙,探珠於海,戛戛乎其不可易得也,乃命文學之臣,纂集四庫之書,及購募天下遺籍,上自古初,逮於當世,旁搜博採,匯聚群分,著為奧典,以為氣者天地之始也,有氣斯有聲,有聲斯有字,故用韻以統字,用字以系事,揭其綱而目必張,振其本而末具舉,包括宇宙之廣大,統合古今之異同,巨細精粗,粲然明備,其餘雜家之言,亦皆得以附見,蓋網羅無遺,以存考索,使觀者因韻以求字,因字以考事,自源徂流,如射中鵠,開卷而無所隱,始於元年之秋,成於五年之冬,總若干卷,名之曰永樂大典,臣下請序其首,蓋嘗論之,未有聖人,道在天地,未有六經,道在聖人,六經作聖人之道著,所謂道者彌綸乎天地,貫通乎古今,統之則為一理,散之則為萬事,支流蔓衍,其緒紛紜,不有以統之,則無以一之,聚其散而兼總其條貫,於以見斯道之大,而無物不該也,朕心潛聖道,志在斯文,蓋嘗討論其旨矣,然萬機浩繁,實資流覽,姑述其概,以冠諸篇,將以垂示無窮,庶幾有種裨於萬一云,其書凡一萬一千九十五冊,賜纂修廣孝等二千一百六十九人鈔有差。

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(c)版權2006-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,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:https://ctext.org/zh。請注意: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,違者自動封鎖,不另行通知。沪ICP备09015720号-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,請在此提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