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,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,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,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,隨時得到最新消息
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
-> -> 檢索 "ctext:760346"
檢索內容:
檢索範圍: 清史稿
條件: 提到「蔡攀龍
Total 10

本紀十五 高宗本紀六

24
九月壬申,上回駐避暑山莊。庚辰,上回蹕。壬午,調柴大紀福建水師提督,以蔡攀龍福建陸路提督,並授參贊辛卯,以諸羅仍未解圍,催福康安徑剿大里杙賊,並分兵進大甲溪。
27
十二月丁未福康安等敗賊於侖仔頂莊等處,解嘉義圍,晉封福康安、海蘭察公爵,各賞紅寶石頂、四團龍補褂。己酉,遷常青福州將軍。以舒常湖廣總督福長安工部尚書。以福康安柴大紀蔡攀龍戰守之功多不確實,諭:「柴大紀堅持定見,竭力固守。蔡攀龍奮勇殺賊,竟抵縣城。或在福康安前禮節不謹,致為所憎。豈可轉沒其功,遽加無名之罪?」以孫士毅調兵運械,不分畛域,賞雙眼花翎。戊午,以德成奏稱柴大紀貪縱廢弛,命福康安李侍堯據實參奏,並以喀什噶爾辦事大臣雅德在福建時徇隱,逮之。庚申伍拉納福建巡撫。以永鐸盛京將軍尚安烏魯木齊都統

列傳一百五

22
定臺灣二十人:大學士阿桂、和珅、王傑,協辦大學士福康安領侍衛內大臣海蘭察,尚書福長安、董誥,總督李侍堯、孫士毅,巡撫徐嗣曾成都將軍鄂輝,護軍統領舒亮、普爾普,提督蔡攀龍、梁朝柱、許世亨,總兵穆克登阿、張芝元、普吉保,散秩大臣穆塔爾。

列傳一百十五

1
常青藍元枚蔡攀龍梁朝桂普吉保丁朝雄鄂輝舒亮
3
既又命常青渡臺視師,四月,至臺灣。劾仕簡、承恩遷延觀望,擁兵自衛;壯猷守鳳山,賊至,棄城走。諭逮承恩,罷仕簡候命,而誅壯猷,遂授常青將軍。賊攻府城,常青督諸軍御戰,有所俘馘;賊攻桶盤棧,令游擊蔡攀龍等分駐力禦。奏入,上以常青年逾七十,能如此勇往督戰,手詔嘉獎,授其子刑部筆帖式喜明三等侍衛,馳驛往省,並賜御用搬指。旋奏爽文還大里杙舊巢,其徒莊大田等萬餘人分擾南路,擬先南剿大田,乃北取爽文。上韙之,下部優敘。旋奏剿賊南潭,殲賊六百餘;爽文之徒莊錫舍出降,擒偽軍師番婦金娘,請檻車送京師,上命授錫舍守備。又奏進剿鳳山,出城未十里,賊三面並進,官兵奮勇擊退;賊勢蔓延,請厚集兵力,遣大臣督戰。上命陜甘總督福康安往視師。旋奏:「賊犯府城,為丁朝雄擊退。官軍攻莊大田於南潭,殺賊二百餘。大營距府城未遠,勢相犄角,無後顧之虞。」得旨嘉獎,賜雙眼孔雀翎。旋迭奏鹽水港、笨港均為賊據,糧道既斷,諸羅勢甚危;令總兵魏大斌赴援,戰賊失利,又令游擊田藍玉援大斌。上以兵分力薄,飭常青調度失當。又諭:「常青駐軍桶盤棧,距南潭不過五里,不將賊目莊大田先行剿除,乃結營自守。肘腋之間,任其逼處。」
4
八月,命福康安將軍,督諸將海蘭察、普爾普等大出師討爽文。諭常青,謂:「非責其師無功,特以年已七十,軍旅非所素習。福康安未至,仍當相機進剿。」旋奏:「賊自南潭來攻,侍衛烏什哈達等擊敗之。因雨後路滑,收兵;又進攻南潭,焚草藔數百間,以天晚,山徑偪仄,不便深入。」藔謂賊所居草屋也。上以其屢稱遇雨路仄收兵,傳旨嚴飭。上又聞賊詗知軍中暑濕多病,常青機事不密,又不督兵深入,屢詰責。旋奏總兵梁朝桂剿賊多斬獲,提督柴大紀報諸羅圍急,令副將蔡攀龍赴援。上諭令親援大紀,待福康安至,合軍進攻。旋奏同江寧將軍永慶等在竹篙厝等處殲賊甚眾;山豬毛社義民尤趫捷,獲砲一,生擒賊目張招。又奏總兵普吉保克月眉莊,距諸羅五里,令與大紀並力固守;又令諸生劉宗榮等給番社土目札諭防賊竄匿。屢得旨嘉許。
9
蔡攀龍,福建同安人。自行伍屢遷至福建澎湖右營游擊。乾隆五十一年林爽文為亂,巡撫徐嗣曾檄詣軍。五十二年,賊破鳳山,總兵柴大紀令督兵捕治。賊攻臺灣府城,攀龍出戰,屢破賊。賊屯西園莊,攀龍率諸將瑚圖裏、丁朝雄分道攻之,殺賊三百。賊復攻府城,總督常青令攀龍率諸將孫全謀、黃象新等御戰。賊乘東、南二門,攀龍等力戰,殺賊數百,奪九節砲。論功,擢北路協副將,賜孔雀翎。賊復至,攀龍督戰,復殺賊三百餘,予強勝巴圖魯名號。七月,常青令攀龍援柴大紀諸羅,上命授海壇鎮總兵。攀龍師至鹽水港,分八隊以進。雨大至,賊乘雨合圍,諸將貴林、楊起麟、杭富皆戰死。會大紀以師來迎,攀龍及全謀兵不及千人,偕運餉民三千人入諸羅,復出城殺賊。總督李侍堯聞攀龍兵達諸羅,未知貴林等戰死狀,謂諸羅圍已解,入告。上擢攀龍陸路提督,參贊軍務,貴林、起麟、全謀並遷官。俄,侍堯復疏陳,上命恤戰死諸將。

列傳一百十六

18
五十二年春,水師提督黃仕簡陸路提督任承恩先後赴援。大紀出攻諸羅,克之,即移軍守諸羅。旋以守府城功,賜花翎。上以仕簡、承恩師久無功,授總督常青將軍,渡臺灣視師。爽文攻諸羅,自二月至四月凡十至,大紀督游擊楊起麟、守備邱能成等出戰,殺賊數千。爽文之徒張慎徽偽降,大紀察其詐,置諸法。臺灣諸府縣皆編竹為城,不耐攻,大紀以忠義率兵民誓堅守。上嘉大紀勞,賜荷包、奶餅,下部議敘。六月,授福建陸路提督,仍兼領臺灣總兵。鹽水港者,諸羅通府城糧道也,賊來攻,大紀力禦之。上促常青赴援,予大紀壯健巴圖魯名號,參贊軍務。八月,上以常青衰老不能辦賊,命福康安將軍,仍令大紀參贊;而常青令總兵魏大斌援諸羅,賊邀諸途,退駐鹿仔草;復令總兵蔡攀龍援諸羅,大紀出戰,迎入城共守。上移大紀水師提督,而以陸路提督授攀龍。十一月,加大紀太子少保。上以諸羅被圍久,縣民困守,奮力向義,更縣名為嘉義。賊攻城益急,上密諭大紀:「不必堅執與城存亡,如遇事急,可率兵力戰,出城再圖進取。」大紀疏言:「諸羅居臺灣南北之中,縣城四周積土植竹,環以深壕,壕上為短垣,置砲,防衛堅固。一旦棄之而去,為賊所得,慮賊勢益張,鹽水港運道亦不能守。且城廂內外居民及各莊避難入城者共四萬餘人,助餉協守,以至於今。不忍將此數萬生靈付逆賊毒手!惟有竭力保守,以待援兵。」上手詔謂:「所奏忠肝義,披覽為之墮淚!大紀被圍日久,心志益堅,勉勵兵民,忍饑固守,惟知以國事民生為重。古之名將,何以加之?」因封為一等義勇伯,世襲罔替,並命浙江巡撫琅玕予其家白金萬,促福康安赴援。

列傳一百十七

8
五十二年,臺灣林爽文為亂,命福康安將軍,而以海蘭察參贊大臣,督師討之。時諸羅被圍久,福建水師提督柴大紀堅守。上褒大紀,改諸羅為嘉義,以旌其功。陸路提督蔡攀龍督兵赴援,圍未解。福康安師至,道新埤,援嘉義,與賊戰侖仔頂,克俾長等十餘莊。會日暮,雨大至,福康安令駐師土山巔,賊經山下,昏黑無所見,發銃仰擊。福康安戒諸軍士毋動。既曙,雨霽,海蘭察已自他道入,師與會,圍解。進一等嘉勇公,賜紅寶石帽頂、四團龍補服。

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(c)版權2006-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,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:https://ctext.org/zh。請注意: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,違者自動封鎖,不另行通知。沪ICP备09015720号-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,請在此提出